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正模:♂,C00117,广东南澳岛,1954.03.08;配模:♀,K11713-2,南海(21°00′N,112°00′E),水深48m,底质泥质砂.1960.02.05;副模:1♂、1♀,C00115,广东汕尾,1955.01.15;其他标本:1♀,南海(23°30′N,117°30′E),水深37m,底质细砂,1959.12.11;4♂、2♀,广东汕尾,1955.01;1♂,南海(21°30′N,112°00′E),水深21m,底质软泥,1959.07.02;1♂,南海(21°30′N,112°30′E),水深22m,底质软泥,1960.02.09;1♂,东海(28°30′N,123°30′E),水深85m,底质泥质砂。
形态描述 本种为大型种。全身除螯足的指节、掌节及前两对步足的末两节外,全具褐色密毛。头胸甲宽大于长,背面凹凸不平,具深沟和疣状突起约17枚,每个突起上都有数枚颗粒。心区具“Y”形颗粒隆脊,分叉部分长于基部。额小,背面突起分成2枚三角形齿,外眼窝齿锐长,超出额齿,下内眼窝齿大而弯曲,突出于外眼窝齿,齿的外侧有4—6枚光滑小齿。年幼雄性及雌性个体的头胸甲前侧缘均有齿,成年雄性,小齿消失。
成熟雄性螯足不对称或对称。螯足的座节、长节和腕节的表面具小而略尖的突起。掌光滑,螯足不对称者,其较大螯足的掌节膨大,其长为宽的2/3。两指的内缘有钝齿。
步足以第2对为最长,约为头胸甲长度的2.6倍,长节长为宽的5倍,第1对短于第2对,长节长为宽的4倍,长节表面均覆短硬毛,也有颗粒,腕节具颗粒和软毛,掌节和指节裸露无毛,前者长于后者。
两性腹部均分为7节:雄性第2至第3节各有3枚横列小钝齿,有的尖,第4节只有1枚齿,位于中间。雌性腹部第3至第6节各有一横列齿状隆脊,第3至第4节中央齿呈锥形,两侧有小齿,外侧齿最长。
雄性第1腹肢粗大,末端较窄,有些刚毛,几丁质突起的末端向外侧突出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40.0 41.6
♂ 41.0 44.0
♀ 38.0 40.5
♀ 40.0 45.0
附注 Halthus et Manning(1992)对关公蟹亚科进行系统研究,澄清了多数作者所报道的日本海的关公蟹均应为中华关公蟹。
形态描述 本种为大型种。全身除螯足的指节、掌节及前两对步足的末两节外,全具褐色密毛。头胸甲宽大于长,背面凹凸不平,具深沟和疣状突起约17枚,每个突起上都有数枚颗粒。心区具“Y”形颗粒隆脊,分叉部分长于基部。额小,背面突起分成2枚三角形齿,外眼窝齿锐长,超出额齿,下内眼窝齿大而弯曲,突出于外眼窝齿,齿的外侧有4—6枚光滑小齿。年幼雄性及雌性个体的头胸甲前侧缘均有齿,成年雄性,小齿消失。
成熟雄性螯足不对称或对称。螯足的座节、长节和腕节的表面具小而略尖的突起。掌光滑,螯足不对称者,其较大螯足的掌节膨大,其长为宽的2/3。两指的内缘有钝齿。
步足以第2对为最长,约为头胸甲长度的2.6倍,长节长为宽的5倍,第1对短于第2对,长节长为宽的4倍,长节表面均覆短硬毛,也有颗粒,腕节具颗粒和软毛,掌节和指节裸露无毛,前者长于后者。
两性腹部均分为7节:雄性第2至第3节各有3枚横列小钝齿,有的尖,第4节只有1枚齿,位于中间。雌性腹部第3至第6节各有一横列齿状隆脊,第3至第4节中央齿呈锥形,两侧有小齿,外侧齿最长。
雄性第1腹肢粗大,末端较窄,有些刚毛,几丁质突起的末端向外侧突出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40.0 41.6
♂ 41.0 44.0
♀ 38.0 40.5
♀ 40.0 45.0
附注 Halthus et Manning(1992)对关公蟹亚科进行系统研究,澄清了多数作者所报道的日本海的关公蟹均应为中华关公蟹。
生境信息